工程总承包是当今发达国家工程建设管理的主流模式。2019年,住建部、国家发改委共同发布《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》,新规出台后,我国推广工程总承包模式取得明显成效,迎来工程总承包项目增长新高潮。
未来,工程总承包的改革将逐步走向深入,建筑行业的新时代已徐徐拉开大幕,中国工程企业要清晰地认识到工程总承包项目模式的战略意义,打赢工程总承包这一场“必赢之战”。
工程总承包是未来转型的战略方向
从物化的角度看,建筑行业已经处在顶峰,顶级企业、头部央企的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。在可预见的未来,整个建筑行业将由个位数的超级大平台、两三位数的行业大龙头以及数以万计、数以几十万计的小微企业组成。
根据相关研究表明,头部企业通常通过以下方式,来培养差异化的竞争优势:第一是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,布局城市综合开发和综合运营;第二是横向延伸,培养企业横向多元化的能力;除此之外,就是夯实主业,全力打造EPC能力,构建专业壁垒。站在行业终局角度来看,工程总承包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工程建设组织模式,而是企业未来转型的战略方向。
战略与业务模式的转型,是企业成长的显性曲线;企业要配套业务的飞跃,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组织体系建设,这一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曲线。
9月29日,在“第四届装配式建筑暨建筑工业化发展论坛”上,中建科技顾问总工、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叶明表示,推行工程总承包一定要发展企业专用体系,工程总承包不单纯是项目的承包方式,重要的是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。专用体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,是不可跨越的发展阶段,是走向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由之路。
在组织体系的建设方面,领先企业如中建三局已经开始了积极的尝试2013年,三局出台“441计划”,即完善四个管理体系,打造四个职业团队,构建一个管理模式,成为总承包管理体系建设的典范。
在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展的关键阶段,头部企业要集聚资源,引领行业管理理念的转变,突破土建为主、总包为辅的习惯做法,与业主合作共赢、和谐发展,在未来成为工程总承包业务资源整合的平台。中小建筑企业要顺应时代社会化分工的趋势,找准自身定位,主动向专业化转型,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建筑产业格局。